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环境统计 > 正文内容

长治市水体达标方案

2018-05-16 15:08 来源: 长治市环境保护局

   目 录

  一、总 则....................................................................................... 1 

  (一)目的意义........................................................................ 1 

  (二)编制依据........................................................................ 3 

  (三)工作范围和时限............................................................ 5 

  (四)编制主体........................................................................ 6 

  (五)编制原则........................................................................ 6 

  二、区域概况................................................................................... 8 

  (一)地理位置........................................................................ 8 

  (二)自然概况........................................................................ 9 

  (三)经济社会概况.............................................................. 12 

  三、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评估与预测....................................... 14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4 

  (二)污染源调查及分析...................................................... 18 

  四、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 30 

  (一)污染源分析.................................................................. 30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大污染减排压力...... 31 

  (三)通过水生态要素分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现状.......... 32 

  (四)资源合理利用.............................................................. 33 

  (五)环境执法监管和水环境管理...................................... 33 

  五 水体达标系统分析................................................................ 35 

  (一)水体改善达标治理总体思路...................................... 35 

  (二)水环境容量计算及结果分析...................................... 36 

  (三)污染源减排目标.......................................................... 44 

  (四)排污许可证制度.......................................................... 49 

  六、主要任务................................................................................. 51 

  (一)各控制单元针对性措施及其主要治理任务.............. 51 

  (二)工业固定源污染治理任务.......................................... 67 

  (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任务.............................................. 68 

  (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任务.............................................. 71 

  (五)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任务.................................. 73 

  (六)工业集聚区集中污水处理.......................................... 76 

  七、重点工程和投资匡算............................................................ 77 

  (一)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77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79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79 

  (四)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80 

  (五)总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 81 

  八、目标可达性分析.................................................................... 84 

  (一)年度目标...................................................................... 84 

  (二)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估算.............................................. 84 

  (三)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86 

  (四)总量控制可达性分析.................................................. 88 

  (五)水质及水环境功能区目标可达性分析...................... 89 

  九、保障措施................................................................................. 91 

  (一)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91 

  (二)强化水体环境管理...................................................... 92 

  (三)积极筹措项目资金...................................................... 93 

  (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94 

  (五)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94 

  (六)建立考核问责制度...................................................... 95 

  附表1-1 长治市2014年治理改善区地表水国省考断面监测结果汇总表

  附表1-2 长治市2015年治理改善区地表水国省考断面监测结果汇总表

  附表1-3 长治市2016年治理改善区地表水国省考断面监测结果汇总表

  附表1-4 长治市2014年治理改善区地表水跨界市考断面水质目标考核监测结果汇总表

  附表1-5 长治市2015年治理改善区地表水跨界市考断面水质目标考核监测结果汇总表

  附表1-6 长治市2016年治理改善区地表水跨界市考断面水质目标考核监测结果汇总表

  附表2 长治市治理改善区水污染防治项目任务表

  附表3 长治市工业集聚区集中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任务表

  附表4 长治市治理改善区 “十二”大行业中监管类企业名单

  附表5 长治市治理改善区域大中型水库特性指标表

  附图1 长治市地表水考核断面示意图

  附图2 长治市地表水治理改善区总分布图

  附图3 长治市地表水良好保护区分布图

  附图4 长治市绛河治理改善区分布图

  附图5 长治市石子河治理改善区分布图

  附图6 长治市浊漳西源治理改善区分布图

  附图7 长治市浊漳南源治理改善区分布图

  附图8 长治市浊漳北源治理改善区分布图

  附图9 长治市浊漳河治理改善区分布图

一、总 则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我市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制定此方案。

(一)目的意义

  1、长治市水环境质量现状

  (1)河流环境质量现状

  长治市共2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其中国考断面8个,省考断面9个,市考断面8个,涉及9条河流。2014年水质现状为:河流断面水质优良的(达到或优于Ⅲ类)有16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64%,河流断面水质劣于Ⅴ类的有5个,占监测断面总数的20%。

  (2)饮用水源水环境质量现状

  长治市共1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长治市西流水源地,位于潞城市)及13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西流水源地2014年水质现状为Ⅱ类,13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其中有8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14年水质现状为Ⅲ类,其余5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2014年水质现状为Ⅱ类。

  (3)城市水体质量状况

  根据长治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2015年对黑臭水体的排查结果(对设区城市建成区及县级市建成区进行排查),潞城市无黑臭水体,长治市建成区共3条黑臭水体。

  2、水体达标要求

  (1)工作目标

  到2020年,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的水体较大幅度减少,轻度污染的水体持续改善;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城市黑臭水体污染问题基本解决;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重点流域水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扭转,全市水环境管理、执法、监测、预警及应急能力显著提高。

  (2)主要指标

  到2020年,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6%以上,消除劣Ⅴ类水体,确保实现国家和省考核我市黄河流域、海河流域的水质改善目标;西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及13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全市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极差比例控制在15%以内;到2018年,长治市完成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根据《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划分的全市流域控制单元以及筛选出的11个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合并为石子河、绛河、浊漳南源、浊漳河三源汇合、浊漳西源、浊漳北源6个治理改善区,承担污染物综合减排和河流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的主要任务。

  3、水体达标方案的意义

  《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提出了加强长治市水生态保护和保障长治市水环境安全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②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③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④大力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并针对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组织实施“工业污染综合减排、城市污水处理提标、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监测监管能力保障”等六大工程。

  《长治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中明确提出长治市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水环境质量负总责,要严守环境质量底线,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以下目标:到2020年,长治市整体水环境质量在保持良好的基础上持续改善,沁河水质保持优良,浊漳河水质由轻度污染改善至良好,全市地表水17个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88.24%以上,消除劣Ⅴ类水体;逐步解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完成省政府规定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目标;持续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控制极差比例,确保国家考核目标实现。

  针对以上各方案、计划中的目标及任务,由于涉及范围广,任务重,在实现目标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工作具体开展,特编制此方案将水污染防治的水质改善任务逐一落实到各控制单元范围内,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为长治市及各县市区的工作单位提供具体的工作计划,将任务细化至每年乃至每个阶段,便于开展具体工作,因此水体达标方案为我市水污染防治及水体达标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二)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修订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修正);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3.1修订版);

  (8)《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2016修订版)。

  2、政策依据

  (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5修订)》;

  (3)省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政发〔2015〕59号);

  (4)《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各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通知》(晋政函〔2016〕1号);

  (5)长治市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16〕12号);

  (6)《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各县市区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的通知》(长政办发〔2016〕5号)。

  3、相关技术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3)《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GB5749-2006);

  (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

  (5)《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6)《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

  (10)《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11)《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4月1日实施);

  (12)《铁矿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HJ/T294-2006);

  (13)《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5年10月28日实施);

  (14)《淀粉工业清洁生产标准》(HJ445-2008);

  (15)《钢铁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4月1日实施);

  (16)《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清洁生产标准》(HJ/T190-2006);

  (17)《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HJ446-2008)。

  4、技术依据

  (1)关于印发《水体达标方案编制技术指南》的函(环办污防函〔2016〕563号);

  (2)《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3)《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 201-97);

  (4)《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技术导则》(HJ/T425-2008);

  (5)《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制定技术导则》(HJ469-2009);

  (6)《长治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三)工作范围和时限

  1、工作范围

  (1)划分原则

  结合长治市主要河流及其各支流的分布特征和行政区的划分情况,并对《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根据各级考察断面所划分的“十三五”时期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考核断面进行分析后,共确定25个控制断面、18个控制单元。根据“抓两头、促中间”的原则,将污染历史长、污染负荷重、治理难度大的区域划分为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相邻单元合并为治理改善优先区。

  (2)治理改善优先区

  全市共筛选11个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合并为石子河、绛河、浊漳南源、浊漳北源、浊漳河、浊漳西源共6个治理改善区,承担着“调结构优布局” 、“控源减排”、“节水及水资源保护调度”、“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执法监管与强化管理”的主要任务。

  2、工作时限

  本方案基准年为2014年,工作期为2016-2020年。

(四)编制主体

  长治市人民政府为达标方案发布主体,委托长治市环境保护局编制。

(五)编制原则

  1、目标管理,系统施治。该达标方案坚持以长治市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为导向,以地表水水质达标倒逼任务措施,科学制定达标路线图和时间表,强化科学决策与系统施治,全面涵盖污染减排、环境承载力提升和水生态修复等措施。

  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该达标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水陆统筹、河湖兼顾、地表与地下污染共治,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水平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容量、水资源、水生态条件为前提,抓住导致浊漳河流域长治段水质超标的主要因素和重点环节,与相关规划、计划和方案有机衔接,系统梳理、整合提升,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治对策和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精细管理,责任落地。达标方案突出精细化管理要求,在时间尺度上覆盖水质达标的全过程,逐年分解目标任务,围绕年度目标制定详细实施计划;在空间尺度上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和排污单位;在管理手段上,突出排污许可证的基础和核心地位,通过核发排污许可证并严格管理,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控制和削减主要超标污染物排放,在推动工业企业率先全面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严排污许可限值,推动水质达标。

  4、信息公开,全民行动。达标方案编制将公众参与作为重要环节,广泛听取社会公众对治理目标、任务措施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布达标方案及实施进展情况,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引导公众参与方案编制与达标整治行动。

二、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倚太行山,西靠太岳山,四周群山环抱,整个地形西南高,东北略低,中部地势平坦,为上党盆地。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1°58'-113°44',北纬35°49'-37°02'。全境东西最长处约15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40公里,总面积1389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89%,根据“长治市2015年统计年鉴”,长治市辖区共3404434人。行政辖2个区、10个县、1个县级市:城区、郊区、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潞城市。

  水体达标方案的工作范围中确定的治理改善优先区以及涉及到的汇水区和行政区信息见表1-1,空间位置分布见附图1。

  表1-1 长治市水体达标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

三、水环境现状调查分析评估与预测

(一)水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1、2014年各断面水质

  长治境内地表水共设监测断面25个,分布在浊漳干流及其上游浊漳南源、西源、北源和汇入南源的支流石子河、绛河(含5座水库的出口断面、海河流域出境处1个控制断面)、沁河和清漳河。分别为申村水库出口、小宋、河口桥、南李末、亚晋桥、路堡桥、东大关、北寨、漳泽水库出口、黄碾桥、王桥镇、小峧、实会、关河水库出口、西营、段柳、后湾水库出口、甘村、屯绛水库出口、司徒桥、暴马、王家庄、孔家坡、龙头、刘家庄。

  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两头、促中间”工作思路,以控制断面对应的陆域汇水范围为基础,划分全市流域控制单元,将污染历史长、污染负荷重、治理难度大的控制单元作为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全市共筛选11个治理改善型控制单元,包括11个控制断面,合并为石子河、绛河、浊漳南源、浊漳河、浊漳西源、浊漳北源6个治理改善区,承担污染物综合减排和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的主要任务。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可得,治理改善区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Ⅱ类水质(水质优)断面1个:司徒桥,占断面总数的9.09%;Ⅲ类水质(水质良)断面1个:漳泽水库出口和西营,占断面总数的9.09%;Ⅳ类水质(轻度污染)断面3个:小峧、路堡桥、甘村,占断面总数的27.27%;Ⅴ类水质(中度污染)断面1个:王桥镇,占断面总数的9.09%;劣于Ⅴ类水质(重度污染)的断面5个:北寨、黄碾桥、河口桥、亚晋桥、暴马,占断面总数的45.45%。各断面水质类别详见表3-1。

  表3-1 2014年治理改善区各断面及监测指标水质类别汇总表

  3、固定污染源

  (1)水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2015年环境统计报表治理改善区共有工业污染源148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525.95万吨,占流域总废水排放量的74.51%;工业污染源COD排放量为9086.16吨,占流域COD总排放量的86.13%;工业污染源氨氮排放量为944.10吨,占流域氨氮总排放量的94.25%。

  根据水质评价结果,治理改善区内污染严重的河段主要分布在石子河的河口桥段、暴马段、北寨段以及浊漳南源的黄碾桥段和亚晋桥段,污染原因分析如下:

  河口桥污染段:主要接纳壶关县城生活污水和石子河段壶关县工业污水,主要工业污染源有:壶关县洁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壶化集团集中处理设施排水、常平经济开发区生活污水处理厂。

  暴马污染段:主要接纳长治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及河口桥污染段来水,工业污染源只有长治市污水处理厂。铁路桥下有部分未汇入箱涵的污水大约为20000-30000m3/d,由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入水口筑坝拦截用泵抽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暴马桥附近的排水口,主要来自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接影响暴马断面水质。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区污水经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由长治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暴马断面超标原因主要是因为污水处理厂执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水质排放标准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质标准,而且长治市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离暴马断面较近,河流河道自净能力不足。

  北寨污染段:北寨是反映长治市区水质的断面,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氨氮和总磷。该河段主要接纳漳泽工业园区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暴马断面上游的来水。主要工业污染源有:市污水处理厂、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

  黄碾桥污染段:黄碾桥是反映马厂工业区排污状况的断面,由于马厂是长治市主要工业区,工业企业较多,污染较为严重,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和氨氮。该河段主要接纳长治郊区、屯留的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要工业污染源有:山西澳瑞特健康生产股份有限公司,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长治市奥尼克化学合成有限公司,长治市长北污水处理厂,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山西潞安集团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

  亚晋桥污染段:亚晋桥段主要接纳上游长治郊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以及潞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主要工业污染源有:潞城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晋牌水泥,霍家沟工业园区(含长治市霍家工业有限公司)、山西省长治市新浦木糖醇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漳村煤矿。

  (2)工业污染源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可知,治理改善区内工业企业以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行业为主,主要集中于上党盆地腹地,尤其毗邻浊漳南源漳泽水库下游河道的襄垣、屯留、潞城以及长治市郊区等地工业企业较多,因邻近河道,企业废水经处理后直接进入河道,已造成漳泽水库下游黄碾桥、亚晋桥等河段劣Ⅴ类重污染水质。石子河虽然接纳污染源较少,但由于水体流量较小,纳污能力弱,壶关县和城区生活污水的排入已造成石子河河口桥、暴马、北寨断面劣Ⅴ类重污染水质。

  浊漳西源、北源及干流周围工业企业大部分距离河道较远,对河流的污染贡献相对较轻。此外,长治地区境内拥有天脊集团、漳泽电厂、长治钢铁公司、潞安矿务局等大型工业企业,且地处上党盆地腹地,因此对河流水质影响甚大。

  工业源氨氮排放量占氨氮总排放量的66.77%,是氨氮主要排放源。由于工艺限制,目前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氨氮去除率还较低,因此造成了河口桥和暴马等断面氨氮严重超标的现象。

  4、城镇生活源

  (1)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污染物排放状况

  2015年,治理改善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9683.16万吨,占流域总废水排放量的64.60%,是主要污水来源;生活源COD排放量为2385.72吨,占流域COD总排放量的17.87%;生活源氨氮排放量为380.57吨,占流域氨氮总排放量的24.70%。

  至2015年末,治理改善区范围内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0座,设计处理能力44.62万吨/日,实际可处理污水27.02万吨/日,削减COD79.49吨/日,氨氮7.18吨/日。其中,首钢长钢公司生活污水处理站、武乡西电净水有限公司、襄矿集团污水处理厂、屯留县城区污水处理厂、长北污水处理厂、长治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武乡县韩北污水处理厂和武乡县洪水污水处理厂等8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天脊集团生化处理二系统工业园区出水水质执行《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8-2013);剩余11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一级B标准。治理改善区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见表3-8。

  (2)城镇生活源调查分析

  从城镇生活污染源的现状调查中可以看出,城镇生活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与工业污染源相比比重较小,说明治理改善区的主要污染来自于工业污染源。尽管生活污染源对总污染负荷的贡献较小,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①根据2015年统计数据,浊漳河流域治理改善区境内总人口215.85万,城镇居住人口104.6万,各县(市、区)大部分位于河道附近,有的更是依河而建,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占全市总污水排放量的64.6%,是主要污染源。

  ②长治市区的城市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80%直接排入距漳泽水库入口约3公里的石子河中,而石子河常年断流,因此,石子河完全成为一条污水河,污水直接流入漳泽水库,对水库水质造成一定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浊漳南源下游水质。

  ③有11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未达到再生水回用标准,因此造成了所在县市区的中水回用率低的问题

  ④随着“十三五”规划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城市人口将逐渐增多,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将无法匹配城市发展的水平,应对相关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适当的改建和扩建来扩大其处理能力。

  因此,“十三五”重点流域规划和未达标水体方案的任务要重点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管网系统,将目前未达到标准的污水厂提升出水水质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提高回用水利用率及加快建设雨污分流机制;继续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提标改造工作。

  表3-8 治理改善区污水处理厂统计表

四、主要水环境问题诊断和识别

  通过水环境容量的分析计算,得出了治理改善区各个水体的理论污染物削减量,结合现状调查分析所得的结果对治理改善区的水环境问题进行了诊断和识别,主要诊断识别过程如下:一是兼顾点源和面源,从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等各类污染源控制措施分析系统治理力度与差距;二是从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分析环境压力;三是从内源、河(湖)滨岸带、湿地和涵养林等水生态空间各要素分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现状;四是从自然环境条件分析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的客观限制、节水效率和生态流量保障力度;五是从水环境管理现状分析责任分工落实情况、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情况与差距。

(一)污染源分析

  1、点源污染主要包括工业企业、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以及畜禽养殖企业。通过调查数据得知,工业源污染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量相差不大,但工业源的COD贡献率达到了73.75%,氨氮贡献率达到了66.77%,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治理改善区内共有排污口91个,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附近,在浊漳南源表现尤为突出,成为了治理改善的重点区域。一些工业企业在排放时并未按照行业标准所规定的污水处理方式来进行,造成了许多污染物未达标排放;排水管网的不合理布置也导致了在排污过程中对周边土壤,地下水的污染;还有许多工业企业实行明渠排放,对空气和生活环境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2、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污水、种植养殖业区域。面源污染虽然不是主要污染源,但由于它的位置分散和普遍存在的特点,也是未达标水体治理改善的重要内容。由于经济和政策原因,我国农村经济普遍落后于城镇地区,也导致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匮乏,使得污水在不达标的情况下直接排入了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种植养殖业是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方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水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由于种植业中频繁使用农药化肥,会使其中包含的氨氮以及某些特征污染物(如酚类)通过土地或河流进入水环境;而养殖业中的动物饲料和动物粪便中会产生一些COD和氨氮污染。

  综合点源和面源的影响,污染物的超标排放主要是由排污口的不规范管理,管网的收集能力不足及不合理布置,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缺乏以及种植养殖业的监管力度不足造成的。

(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大污染减排压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长治市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新建改扩建了一些污水处理厂并投产使用,使得COD和氨氮的减排空间越来越小,而且“十二五”重点流域规划的指导下,一些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行业及企业也被关停或淘汰,在减少了环境污染的同时,也给治污减排增加了压力,使得减排目标全部落到了重点行业企业的身上。现阶段,长治市重点工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处理设施已基本建成投产,但是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已经不适用于治理改善区的现状,末端治理已经无法满足环境目标,所以必须从源头减少,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同步防治,将原有的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式转变,才能全面无死角的进行污染减排,实现“十三五”规划的预期目标。

  由于长治市自身资源和地理位置的原因,煤炭、炼焦、冶金、电力、化工五大传统产业一直是支撑性产业,产值占到了增加值的85%以上,在过去的几年里,“十大”重点行业的重化工项目有增无减,导致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增加了减排的难度。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和GDP统计数据,长治市2015年GDP增长6.9%,人口以每年2.1%的速率增长,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快速发展之下,使得治污减排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三)通过水生态要素分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现状

  (1)治理改善区内的多家企业仍然存在总氮处理方面的问题,导致总氮排放量超标,当总氮超标的河流汇入湖泊水库后,可能导致该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造成水质污染,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环境质量。

  (2)现状调查发现,现有水体环境功能区划分不够详细,造成了目标划分时的不均衡,有些控制单元内的水质已经恶化到即使污染源达标排放也无法实现水质目标的情况,但由于功能区划分不够详细,将不同情况的水体合并为整体讨论,导致了不同水体在同样的标准下产生了不同的污染现状的现象。因此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控污制度和排放标准。浊漳南源和石子河为重度污染,主要表现为劣Ⅴ类水质河段氨氮超标最重,其次为COD、总磷和氟化物,城市水质距离水体使用功能差别大,城区暴马、北寨2个断面污染严重。

  (3)湿地和涵养林是环境中承担着重要的自净作用的环境要素。由于近年来工业化的发展,致使大量湿地被侵占,涵养林被破坏。缺乏湿地的水体自净和涵养林的涵养水分的情况下,治理改善区的水质在受到同样的污染的情况下实现自我恢复变得尤为困难。《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16]12号)要求,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科学划定保护红线;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护,开展水浴、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建设。

  (4)污染物的大量超标排放造成了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水生植物、动物的数量大量减少,而且浪费了许多重要水产种植资源。水生生物也是保持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水生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为其他高级生物提供能量来源,也可以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使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得到一定程度的迁移和降解;水生生物可以通过新陈代谢将部分污染物进入自身体内进行降解,从而减少污染物总量。大量含重金属、氮磷化合物、挥发酚等污染物的排放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其大量死亡或迁移的现象,使得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

(四)资源合理利用

  浊漳流域水资源是我省的相对富水区,根据长治市水文统计数据,2015年长治市工业用水占到总用水量的50%以上,而生态用水只占到1%左右,显示了长治市的经济发展依然较为依赖工业,相比于轻工业的轻污染,服务业的近似零污染,工业对于环境的污染负荷依然负有较大的责任。有调查显示,长治市污水回用量约为总用水量的10%,以工业为主,污水资源化仍然没有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我省水资源总体呈现紧缺的特征,不仅需要在水资源开采利用的角度着手,还需要在污水资源化的问题上重视起来,实现污水“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为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贡献力量。

(五)环境执法监管和水环境管理

  水体治理改善是由政府主导,涉及多个部门的重要任务,环境执法监管的成效对于治理改善的效果有着导向性的作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缺乏详细的治理方案的指导,相关部门对于水质改善的任务划分不够明确,造成了污染物排放约束性不足,环境风险控制不当,水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的现象。

  要严格执法监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健全标准体系,将各种有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提出易于实行,形式合理的法律法规;必须加强执法力度,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要严肃处理,限期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予以停产整治;必须加强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将监督落到实处,使公民能全部参与进来,实现全民监督。

  表5-3 2014年长治市河流水环境容量

  4、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

  参考长治市各水库近两年的水质监测资料,同样应用实测资料两点法对COD,氨氮的综合降解系数分别进行推求。水库的COD、NH3-N综合降解系数取值见下表5-4,水库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见表5-5。

  表5-4 水库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表

  表5-6 长治市河流现状排污量计算结果

  根据表5-7可以得知,长治市各河流污染物,尤其是COD的削减任务十分繁重。各河流COD总削减量为1791.9 t/a。其中,COD排污削减量最大的控制单元是黄碾桥-亚晋桥(浊漳南源),为1110.74 t/a。其次为后湾水库出口-甘村和上游-暴马,COD排污削减量分为302.39 t/a和146.31 t/a。

  11个未达标控制单元氨氮削减任务比较重,说明长治市绝大部分河流受氨氮污染比较重,其中仅王桥镇-小峧(浊漳河)和小峧-路堡桥其氨氮减排量理论计算值显示为负值,2个控制单元均有氨氮剩余容量。因此需要通过一些合理的项目规划进行水质优化,从而达到水质要求。

  (2)各县(市、区)削减目标 

  根据各河段污染物削减目标和对应的概化排污口的计算方法,以及对每个环境功能区进行排污削减与否的校核,对应到各县(市、区),确定各行政区域削减量,进行污染物削减量任务分解。详见表5-8。

  表5-8 长治市治理改善区各县(市、区)污染物削减量一览表 

六、主要任务

  按照《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长政发[2016]12号)要求,结合长治市未达标水体及各治理改善区现状,将工业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水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流域生态修复治理、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等各项治理措施落实到各个控制单元,确保未达标水体按期达到水质目标。

(一)各控制单元针对性措施及其主要治理任务

1、石子河治理改善区

  石子河治理改善区覆盖壶关县和城区石子河流域,该区域主要污染源为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煤矿开采与洗选、农业畜禽养殖企业等。

  (1)上游-河口桥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该控制单元属于壶关县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区,区域内设置的监测断面为河口桥断面,属于2015年市考新增监测断面。2015年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2020年水质目标为Ⅴ类。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工业固定污染源排放情况。该区域无工业污染源排放,主要固定污染源排放来源于为洁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和常平污水处理厂出水。

  C、工业集聚区

  壶关县境内仅有山西壶关常平经济开发区,目前处于停产状态,无工业废水排放。

  D、农业农村污染源

  壶关县的农业农村污染源主要来自规模畜禽养殖企业。需要进行污染防治设施治理有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分别为:利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场、泽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猪场、昌茂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羊场、红烨养殖公司养猪场、群兴科技种养专业合作社养鸡场、川北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场。

  E、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该治理改善区内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主要治理任务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河道综合整治、湿地生态修复等。

  a、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壶关县现有2座污水处理处理厂,设计总处理能力15300吨/日,主要存在问题是生活污水收集率低,处理工艺不能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

  洁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程。该公司设计处理能力为1.5万吨/日,目前出水执行一级B标准。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膜格栅池一座,对A2/O池进行工艺改造,新建MBR膜车间、新建鼓风机房、安装MBR膜、安装智能化控制系统及相应的机械设备,提标改造后,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提高管网覆盖率。

  洁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程。该工程将80%以上的中水回用于常平工业园区的工业用水,龙泉、集店等周边乡镇(村)的农业灌溉以及龙丽河水库的景观用水。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再生水回用管网、提升泵站、中转泵房等。

  对常平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对原A/O工艺进行改造,使其出水达到一级A标准。

  b、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壶关县洁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人工湿地净化工程。新建面积约13万平方米人工湿地一座,对污水厂处理后的尾水进行深度净化,进一步降低污水厂出水的污染物浓度。

  c、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对壶关县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物综合治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以改善石子河水质。(见表6-1)

  表6-1农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

所属县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内容

责任单位

投资预算

实施年限

(万元)

壶关县

利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场污染综合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壶关县政府

150

2016-2019

壶关县

泽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猪场污染综合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壶关县政府

90

2016-2019

壶关县

昌茂种养专业合作社养羊场污染综合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壶关县政府

100

2016-2019

壶关县

红烨养殖公司养猪场污染综合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壶关县政府

200

2016-2019

壶关县

群兴科技种养专业合作社养鸡场污染综合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壶关县政府

360

2016-2019

壶关县

川北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场污染综合治理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壶关县政府

160

2016-2020

  (2)上游-暴马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该控制单元属于城区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区,区域内设置的监测断面为暴马断面,2014年为劣Ⅴ类水质,2015至2016年连续不达标,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2020年水质目标为Ⅴ类。该区域主要污染源为市污水处理厂出水。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控制单元主要污染源是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及河口桥污染段来水,工业污染源只有长治市污水处理厂。邱村铁路桥下有部分未汇入箱涵的污水大约为20000-30000m3/d,由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入水口筑坝拦截,用泵抽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暴马桥周边的排水口,主要来自周边村庄的生活污水,直接影响暴马断面水质。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区的污水经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到市政管网,由长治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暴马断面超标原因主要是污水处理厂执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水质排放标准低于《地表示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后的水质仍为地表水劣Ⅴ类。而且长治污水处理厂排污口离暴马断面较近,河流河道自净能力不足,水质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 工业集聚区

  城区范围内工业集聚区为长治市城南机械建材工业区,该工业区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园区内企业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入市政管网,依托长治市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b、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本控制断面区域属于城市建成区,农业农村污染影响较小。

  c、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长治市供水总公司污水处理厂采用曝气氧化沟处理工艺,提质后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科学控制混凝和絮凝剂的投放,降低总磷浓度;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

  d、水环境综合整治

  大力实施“三河一渠”工程。“三河一渠”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护岸修复。修整河道护岸,满足长治市防洪要求,保护两岸居民正常生活;二是蓄水。为改善城区段河道的水生态环境,在城区段兴建21 座橡胶坝和7 座跌水堰,形成壅水水面,改善局部小气候;三是生态绿化:满足景观与休闲绿地的建设要求,使滨河两岸及生态湖周边成为长治市的主要城市绿地,体现城市风貌。

2、绛河治理改善区

  (1)屯绛水库出口- 司徒桥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屯绛水库出口-司徒桥控制单元是屯留县绛河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区,区域内设置的监测断面为司徒桥断面,属于国考断面。2014年为Ⅱ类水质,2020年水质目标为Ⅱ类水质。该区域主要污染源为工业废水,主要污染因子为氟化物和挥发酚。2016年3月份为Ⅳ类,氟化物超标0.22倍。

  B、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该控制单元主要污染源来自于工业企业,主要行业有焦化、制药、煤炭采选、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制造、屠宰等27家企业。其中,焦化企业有6家,分别为屯留县华诚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兴旺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山西兴旺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山西尔安焦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治市麟源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祥瑞焦化有限公司;制药企业有5家,分别为长治市昂生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山西振东开元药业有限公司、山西双鹰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长治市三宝生化药业有限公司、长治市三宝生化药业化学合成有限公司;煤炭采选企业有5家,分别为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古城煤矿、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安郭庄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屯留县祥瑞洗煤有限公司、屯留县祥瑞洗煤有限公司苏村洗煤厂;食品加工企业有4家,分别为长治市金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长治市胖妞食品有限公司、长治市亨德谊食品有限公司、长治市黄金海岸餐饮娱乐有限公司;机械制造企业4家,分别为长治市金瑞达矿用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先河科技有限公司、长治市清华机械厂、山西众诚电器有限公司;屠宰企业2家,分别为屯留县上村镇生猪定点屠宰厂、屯留县新兴食品有限公司老军庄生猪定点屠宰厂;城镇污水处理厂1家,屯留县城区污水处理厂。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工业集聚区

  屯留县煤化工工业园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每天产生的1.75万吨废水进行集中式处理,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类水质标准。

  b、屠宰企业污染防治

  加强2家屠宰企业废水排放监管,实现屠宰企业废水达标排放。

  c、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实施屯留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屯留县城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采用三沟式氧化沟处理工艺,根据环境统计数据,2015年共处理废水162.7万吨。需进一步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满足绛河河段地表水水质标准。

  d、煤矿矿井水提质

  对煤矿矿井水处理设施进行提标改造,煤矿矿井水外排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要求,

  e、水环境综合整治

  建设屯留县绛河入浊漳河河段治理工程。屯留县政府投资282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箱涵660m,挡墙2045.6m,护坡1733.7m,铅丝石笼297m。

  f、加强执法监管

  目前,焦化行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重点加强对该控制单元内6家焦化企业的监管,严格风险隐患排查,防止突发环境事故发生。

3、浊漳南源治理改善区

  (1)上游-北寨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北寨控制单元是郊区境内国考断面,漳泽水库入境考核断面。2014年基准年为劣Ⅴ类水质,2015年和2016年未达目标水质,2020年水质目标为Ⅴ类。 主要工业污染源有:山西三元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长治郊区三元南耀小常煤业有限公司。另外,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也为重要污染源。

  B、水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北寨断面位置离市污水处理厂排水口距离较短,水体自净能力不足。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废水中氨氮浓度一级A执行标准值为5(8)mg/L,远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Ⅴ类2mg/L;总磷浓度一级A执行标准值为0.5mg/L,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Ⅴ类0.4 mg/L。

  地表径流较少,水流缓慢,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工业和居民聚集区污水排放量较大,氨氮浓度控制较困难。为彻底改变污水厂出水指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标准,必须对污水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实施污水厂尾水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工程。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长治市污水处理厂排放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科学控制混凝和絮凝剂的投放,降低总磷浓度;进一步完善周边村庄的污水收集管网,提高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

  b、水生态修复治理

  在长治市郊区大辛庄北寨村建设郊区浊漳河南源北寨上游人工湿地,由市政府投资约1.4亿元,设置堤外人工湿地,处理能力达12万m3/d,形成水平潜流湿地为29万 m2,附属设施及周边景观绿化。

  (2)漳泽水库出口-黄碾桥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该控制单元为长治市考核郊区水质目标考核单元断面,控制断面为市考黄碾桥断面。2014年基准年为劣Ⅴ类水质,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和氨氮,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该单元污染重要来自于马厂镇工业排水和郊区城镇生活污水。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黄碾桥断面是反映马厂镇工业排污状况的断面,由于马厂镇是长治市主要工业区,工业企业较多,污染较为严重,该河段主要接纳长治郊区、屯留的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主要工业污染源有:山西澳瑞特健康生产股份有限公司、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长治市奥尼克化学合成有限公司、长治市长北污水处理厂、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王庄煤矿、长治市霍家工业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煤基合成油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62风井项目)、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村煤矿等。

  其中,首钢长钢公司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微孔曝气氧化沟处理工艺,日处理1.5万吨,全年处理工业废水25.76万吨,生活废水217.00万吨,出水水质达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王庄矿污水处理站,采用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技术,日处理0.6万吨,2015年处理生活废水141.69万吨,出水水质为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山西潞安环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生活污水处理厂,采用A2/O处理工艺,日处理0.7万吨,2015年处理生活废水153.3万吨,出水水质达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工业集聚区

  郊区漳泽工业园区需建设规模为1万吨/天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园区内企业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排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统一处理。

  b、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建设郊区西白兔乡南村生活污水处理站,投资900万元,新建30m3/h生活污水处理站及配套管网。

  c、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①提高管网覆盖率

  长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7.5万吨,改良A/A/O+混凝沉淀,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

  ②污泥处置设施

  长治市污泥处置厂工程建设地址在长治市郊区黄碾镇黄南村,由长治市政府投资2亿元,采用电渗透深度脱水加膜覆盖好氧堆肥工艺,对全市含县区在内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

  d、水环境综合整治

  郊区黄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该工程位于黄碾镇黄南村上游,浊漳河南源岸边坡地及上下游河滩地,工程占地面积约298.47亩,处理水量为4万立方米/天,由郊区政府投资5411万元,建设液压升降坝1座,垂直流人工湿地,附属设施及周边景观绿化。

  (3)黄碾桥-亚晋桥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黄碾桥-亚晋桥控制单元属于潞城市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区,区域内设置的监测断面为亚晋桥断面,属于市考监测断面。2015年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超标因子为COD和氨氮,2020年水质目标为Ⅳ类 。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控制单元污染物源为潞城市店上镇工业企业污染排放,主要企业有山西潞宝集团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环能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潞宝集团晋钢兆丰煤化工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焦化有限公司(一分厂)、山西潞安焦化有限公司(二分厂)、山西金通焦化集团、山西潞安环能五阳弘峰焦化有限公司、山西潞安天脊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潞安集团漳村煤矿、山西省长治市新埔木糖有限公司等企业。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工业集聚区

  潞城市潞宝工业园区经深化处理系统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实现废水零排放。

  b、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潞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提质后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并提高管网覆盖率。

  c、加强执法监管

  目前,焦化行业实现了废水零排放,重点加强对该控制单元内7家焦化企业的监管,严格风险隐患排查,防止突发环境事故发生。

  (4)甘村-王桥镇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该控制单元属于襄垣县夏店镇浊漳西源水质目标考核单元,区域内设置的监测断面为王桥镇断面,属于省考监测断面。2015年水质现状为Ⅴ类,2020年水质目标为Ⅴ类。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区域主要覆盖夏店镇,辖区内主要有山西襄矿能源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晋平煤业公司、辉坡煤业有限公司、瑞恒化工有限公司、诚丰发电有限公司、潞安容海发电公司、盛丰镁业有限公司、襄垣县鸿达煤化有限公司、襄垣县恒祥焦化有限公司、开源洗煤有限责任公司、万发选煤有限公司、新胜达电化公司、国能建材有限公司、潞五福利煤化有限公司。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工业集聚区

  长治市襄垣县富阳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置设施。

  襄垣县王桥新型煤化工园区,园区内企业均建设有污水处理设施,需建设污水集中处置设施,并加大该工业集聚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b、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襄垣煤矿污水处理厂、襄垣永清有限责任公司、五阳煤矿污水处理站、王桥污水处理厂、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勤中心净化水厂等5家污水处理厂,提质后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并提高管网覆盖率。

4、浊漳北源治理改善区

  (1)西营-小峧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浊漳河北源治理改善区是主要为西营-小峧控制单元,共设监测断面2处。2014年西营断面水质为Ⅲ类,小峧断面水质为Ⅳ类,其中小峧断面超标指标为氨氮略微超标,2020年西营断面目标水质为Ⅲ类,小峧断面目标水质为Ⅲ类。该控制单元汇水区域主要污染源为城镇污水处理、煤矿开采与洗选、农业畜禽养殖等行业。

  B、水环境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该控制单元内主要企业有:山西襄矿石板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襄矿新庄煤业有限公司、山西襄矿上良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环能上庄煤业有限公司等煤矿企业。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工业集聚区

  蟠洪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置设施。

  和信工业园区,建设污水集中处置设施。

  b、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武乡县故城涌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位于武乡县故城涌泉,投资2100万元,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站1座,对周边16个村铺设管网。

  C、城镇生活污水治理

  武乡西电净水有限公司日处理能力0.8万吨,采用A2/O工艺,2015年处理废水262.00万吨,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需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

  武乡县蟠龙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0.4万吨,采用A2/O工艺,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需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

  武乡县洪水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0.8万吨,采用A2/O工艺,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需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

  武乡县韩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0.4万吨,采用A2/O工艺,2015年处理废水143.48万吨,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需进一步提高管网覆盖率。

  D、管网工程

  武乡县政府投资3600万元,对县城集中污水处理厂主管网周边2公里范围内4个村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对蟠龙、洪水、韩北集中污水处理厂主管网周边2公里范围内32个村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建设。

5、浊漳西源治理改善区

  后湾水库出口-甘村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该控制单元属于襄垣县浊漳西源水质目标考核单元,区域内设置的监测断面为甘村断面,属于省考市监测断面。2014年水质现状为Ⅳ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2020年水质目标为Ⅲ类。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区域内污染源以农副食品加工为主,主要有襄垣县孔家洞醋业酿造有限公司。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襄垣大华宇牧业有限公司万头生猪项目、襄垣华珑养殖专业合作社两家规模养殖场实施畜禽养殖综合整治。

6、浊漳河三源汇合治理改善区

  (1)王桥镇-小峧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该控制单元属于襄垣县浊漳南源水质目标考核单元,区域内设置的监测断面为小峧断面,属于国考监测断面。2014年水质现状为Ⅳ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2014年到2016年的氨氮超标集中发生在1—5月份的枯水期,2020年水质目标为Ⅲ类。

  B、水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控制单元区域主要企业有山西阁老醋业有限公司、襄垣永清有限责任公司。襄垣县永清有限责任公司日处理能力1.5万吨,采用奥贝尔氧化沟,2015年全年处理排放废水231.92万吨,出水水质达GB18918-2002一级B排放标准。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襄垣县永清有限责任公司提质后出水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并提高管网覆盖率。

  (2)小峧-路堡桥控制单元

  A、控制单元基本情况

  小峧-路堡桥控制单元覆盖黎城县和潞城市部分汇水区,路堡桥断面属于黎城县浊漳河水质目标考核单元,区域内设置的监测的路堡桥断面,属于2016年市考新增监测断面,水质现状为Ⅳ类,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2016年的氨氮超标集中发生在1-3月份枯水期,2020年水质目标为Ⅲ类。

  B、水污染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该控制单元内污染源主要来自工业企业,主要有黎城华太煤气化有限公司、黎城县长福煤气焦化有限公司、山西万瑞达科技有限公司、黎城县水洋洗煤有限公司、黎城县太行钢铁有限公司、黎城县食品公司城关屠宰厂、黎城县污水处理厂、黎城粉末冶金六公司、山西青春玻璃有限公司、山西省黎城县金元钢铁有限公司、山西核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国磁磁业有限公司等工业及生活废水。

  C、主要任务及重点工程

  a、工业集聚区

  长治黎城新材料工业园区工业、生活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进入黎城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b、农业农村污染防治

  黎城县政府共投资2040万元,对5家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分别为黎城县鑫德养殖专业合作社、黎城县同鑫养殖有限公司、黎城县众生养殖专业合作社、黎城民生实业有限公司、黎城康展专业合作社。(如下图 6-2所示)

  表6-2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七、重点工程和投资匡算

(一)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和规模的选择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工程投资、运行成本及运行安全等方面。由于浊漳河流域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氨氮,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磷,而氮、磷也正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营养物质,所以两种污水合并进行二级生物处理是可行的。目前对于脱氮效果较好国内外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厌氧-缺氧-耗氧活性污泥法(A2/O)和曝气生物滤池三种,此外还有生物膜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生物接触氧化法、氧化沟法和生物稳定塘等。A2/O、SBR、曝气生物滤池三种处理工艺各有优点与不足,应根据处理污水的性质、日处理量、投资规模等来选择工艺。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既不是越集中、处理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规模越小越好,而是要按照最佳效益规模的原则来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污水处理厂适度的建设规模有如下优点:

  (1)污水处理厂适度的建设规模,可以避免一次性资金需求过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建设周期长,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尽快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弊端。规模适度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及时地发挥作用,在现有的投资能力条件下使污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适度的建设规模,有利于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污水经一定处理后可以就地使用,避免了大规模集中处理后水要经过长距离输送才能利用的问题。

  (3)适度的建设规模,在一定的区域内就地处理污水,不需修建长距离的集污管道,可以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还可降低施工难度,减少因大量施工对当地大气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2、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配套管网建设项目

  (1)工程简介

  “十三五”期间,规划武乡县城新区污水处理厂、武乡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污水管网工程、屯留县煤化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潞城市翟店潞南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共4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工程项目,共可削减COD 2190吨,氨氮219吨。

  (2)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十三五”期间长治市4个城市(镇)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处理能力为4.35万吨/日,投资额约3.5亿元。

  3、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工程

  (1)工程简介

  “十三五”期间,规划壶关县洁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再生水回用项目、屯留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工程、襄垣县污水处理厂污水回用工程共3家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建设工程项目,设计再生水处理能力分别为2万吨/日(项目见附表2)。

  (2)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需投资7500万元。

  4、污泥处理与处置工程

  (1)工程简介

  “十三五”期间,采取堆肥、卫生填埋等方式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规划治理改善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工程1个,共计处置污泥规模10万吨/年。力争到2020年,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0%。

  (2)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

  综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共需投资6.25亿元,详见表7-1。

  表7-1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投资合计 单位:亿元

项目

改扩建及管网配套

再生水回用

污泥处置

合计

投资额

3.5

0.75

2

6.25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工程简介

  “十三五”期间,规划长治市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厂郊区南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和武乡县故城涌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站建设项目2个,可削减COD 985吨,氨氮79吨。

  2、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十三五”期间新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座,配套管网26公里,总投资额3000万元。

(三)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十三五”期间,规划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3个,总投资约2797.17万元(项目详见附表2)。

  1、潞城市辛安泉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围网工程

  (1)项目位置

  潞城市辛安泉镇西流村。

  (2)项目内容

  对辛安泉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1836.9亩土地进行围网,隔离防护网长度12400米。

  (3)投资估算和建设单位

  估算投资额约534.42万元,由潞城市政府负责建设。

  2、黎城乡镇及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项目

  (1)项目位置

  黎城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覆盖黎城县有4个村约3700人。

  (2)项目内容

  对黎城乡镇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进行规范化建设;对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进行清理。

  (3)投资估算和建设单位

  估算投资额约762.75万元,由黎城县政府负责建设。

  3、武乡新建县城书社集中饮用水源地项目

  (1)项目位置

  武乡新建县城书社集中饮用水源地位于丰州镇平家沟、赵庄之间。

  (2)项目内容

  新建并划分武乡县城书社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拆除保护区内违法设施,实施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落实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耕、禁养、禁牧等保护措施。

  (3)投资估算和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资金约1500万元,由武乡县政牵头,武乡县给排水公司具体承担建设。

(四)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1、长治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1)工程简介

  “十三五”期间拟建设人工湿地6个,分别为北寨上游人工湿地、黄碾人工湿地、襄垣县小峧人工湿地、襄垣县甘村人工湿地、黎城县小东河人工湿地和壶关县洁城污水处理有限公司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六大湿地。主要建设内容为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河道清淤工程,其中,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包括水生植物群落修复、人工强化湿地、底泥修复、防护林带建设、鱼塘拆除、埋设界碑界桩隔离网、以及垃圾处理的实施。

  (2)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根据人工湿地建设工程相关投资定额,该项目估算总投资3.08亿元。

  2、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及疏浚工程

  (1)工程简介

  2016年-2020年,完成屯留县绛河入浊漳河河段治理工程。

  A、项目位置

  本项目起于屯绛水库,终至浊漳河南源。

  B、工程内容

  箱涵660m,挡墙2045.6m,护坡1733.7m,铅丝石笼297m。

  (2)建设项目投资概算

  估算本项目投资额约0.282亿元,屯留县政府负责,屯留县水利局承办。

  河道整治疏浚工程总投资0.282亿元。

  综上,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共需投资3.362亿元,详见表8-2。

  表8-5 浊漳河流域长治段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投资合计 单位:亿元

八、目标可达性分析

(一)年度目标

  为保障水质改善总体目标实现,全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分解为年度目标,全市主要河流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分年度目标见表8-1,水质劣于Ⅴ类断面比例分年度目标见表8-2。

  表8-1 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分年度目标

流域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黄河、海河

60%

68%

76%

76%

76%

  表8-2 长治市河流水质劣于Ⅴ类的比例目标

流域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黄河、海河

12%

12%

4%

0

0

(二)主要污染物削减量估算

  表8-3长治市治理改善区各控制单元各类污染治理实施后主要污染物削减估算表

  单位:吨

控制单元名称

城镇生活污染物

削减量

工业污染物

削减量

农业农村污染物削减量

生态修复污染物削减量

削减量合计

COD

氨氮

COD

氨氮

COD

氨氮

COD

氨氮

COD

氨氮

上游-河口桥

26.47

7.94

0

0

518

84.6

39

9.75

583.47

102.29

上游-暴马

346.7

104.2

0

0

0

0

0

0

346.7

104.2

上游-北寨

262.96

79.192

0

0

0

0

0.87

0.22

263.83

79.412

屯绛水库出口-司徒桥

346.75

34.68

303.4

30.34

104

16.9

117

29.2

871.15

111.12

漳泽水库出口-黄碾桥

200.2

20

52

5.19

13.1

1.31

59.69

14.92

324.99

41.42

黄碾桥-亚晋桥

365

36.5

660

396

0

0

0

0

1025

432.5

后湾水库出口-甘村

0

0

0

0

115.2

16.92

0

0

115.2

16.92

甘村-王桥镇

638.75

63.88

438

109.5

0

0

0

0

1076.75

173.38

王桥镇-小峧

54.75

18.25

0

0

0

0

0

0

54.75

18.25

西营-小峧

328.5

32.85

292

29.2

5.4

0.49

0

0

625.9

62.54

小峧-路堡桥

73

21.9

5

0.5

431.7

70.5

324

108

833.7

200.9

合计

2643.08

419.392

1750.4

570.73

1187.4

190.72

540.56

162.09

6121.44

1342.932

(三)环境经济效益分析

  1、环境效益分析

  治理改善区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对于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有效改善治理改善区水环境质量、实现流域水环境质量全面稳定达标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环境效益从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分析,详见表8-3。

  表8-4 环境效益分析表

环境内容

工程名称

数量

日处理污水

/污泥量(万吨)

COD削减量(t/a)

氨氮削减量

(t/a)

水污染防治

新建或改造城/乡镇污水处理厂及中水回用工程配套管网工程(个)

9

12

2190

21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项目(个)

1

274(吨)

——

——

生态环境保护

河道清淤疏浚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含水源地保护)项目(个)

4

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修复能力,

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人工湿地建设工程(个)

6

——

1236

534

  (1)水污染防治方面

  治理改善区长治段城镇、乡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或改造工程以及再生水回用、配套管网工程共9个(见附表2),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共约12万吨,年削减COD约2190吨,年削减氨氮约219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与处置项目1个,日处理污泥274吨。项目实施后,污染物入河量可明显减少,可改善治理改善区水环境质量,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

  (2)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治理改善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实施后,由于河道复流和人工湿地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流域沿岸的气候、湿润和净化空气;河流的自然形态、湿地的保护,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治理改善区的强力生态输入,可完成自然生态系统向城镇中心生态亏空区域的生态量输入,极大地改善流域人口密集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2、资源效益分析

  (1)对缓解浊漳河流域区域水资源缺乏、有效利用各种水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通过再生水回用工程,将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约2.2万吨/天;限制和规范流域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可以大大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程度;常年保持浊漳河干流生态输水,减缓或遏制地下水位下降,并逐年返升,可增加长治市战略水源储备;

  (3)植被湿地的恢复和水土保持,可以改善水源涵养条件,有利于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自然恢复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社会效益分析

  (1)改善流域居民的生活环境,对维持城镇生态环境稳定,提供生活及休闲场所有重要作用;

  (2)促进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与观念向环境良好、资源高效、系统和谐、社会融洽的绿色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转变,生态意识不断增强;

  (3)流域生态治理修复和保护可极大提升流经地区的城镇品位,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建设碧水蓝天、山川秀美的新长治有着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4、经济效益分析

  (1)鼓励流域内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有利于促进流域内经济发展走向绿色转型的道路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2)治理改善区河流面貌得以改善,景观价值大幅提高,可以提升土地价值,吸纳和安置社会富余劳动力,有利于旅游业、休闲娱乐业、房地产业等产业的发展;

  (3)治理改善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与保护,有利于提升长治城市形象,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科技含量高、污染产出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高新产业的进入,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加快区域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发展;

  (4)同时能够直接推动生态旅游、农牧业等生态产业的发展,提高沿线农民收入,促进流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实现“十三五”期间治理改善区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

(四)总量控制可达性分析

  1、COD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通过严格环保准入门槛遏制新增量,对各行业按照达标排放、清洁生产标准、最佳可行技术及总量控制等不同的管理标准进行要求,同时综合考虑污染源综合治理设施建设、污染物深度处理及加强水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带来的减排效益。COD目标总控制可达性分析见表8-5。

  表8-5 COD目标削减量可达性分析 单位:吨

污染源

污水处理工程削减量(吨)

人工湿地削减量(吨)

目标削减量

目标可达性

区域总量

2190

1236

1791.9

可达

  经测算,通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行业准入、促进产业升级、强化现有治理设施等措施,2020年,预测治理改善区COD排放量削减3426吨,大于COD目标削减量1791.9吨,可达到治理改善区COD总量控制目标要求。

  2、氨氮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通过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及污泥综合处理与处置等工程,综合考虑畜禽养殖场及养殖小区污染综合治理、种植业农药化肥的减施,计算氨氮的新增量与减排量。氨氮目标总量控制可达性分析见表8-6。

  表8-6 氨氮目标削减量可达性分析 单位:吨

污染源

污水处理工程削减量(吨)

人工湿地削减量(吨)

目标削减量

目标可达性

区域总量

219

534

699.65

可达

  经测算,通过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行业准入、促进产业升级、强化现有治理设施等措施。2020年预计浊漳河流域治理改善区氨氮排放削减量753吨,大于氨氮目标削减量699.65吨,可达到海河流域布署浊漳河长治段氨氮总量控制目标。

(五)水质及水环境功能区目标可达性分析

  对治理改善型优先控制单元实施工业源、生活源、农业源及重点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预计“十三五”期末浊漳河长治段河口桥、北寨、和暴马3个断面均可达到Ⅴ类以上水质,黄碾桥、亚晋桥均可达到Ⅳ类以上水质,亦能满足水质目标及功能要求;甘村、王桥镇、小峧、路堡桥水质持续改善,可达到水质目标及功能要求。详见表8-7。

  表8-7浊漳河长治段地表水断面水质基准年与目标年可达对比表

  单位:mg/L

九、保障措施

(一)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全面实现达标排放。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达标企业应采取措施确保稳定达标;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

  完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完善市级巡查、县市区检查的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长治市治理改善区控制单元内68家“零排放”或无污染物排放类工业企业进行分类监管,确保企业守法运行。

  完善流域协作机制。制定我市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水环境保护议事协调机制,发挥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作用,探索建立水陆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机制。流域上下游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推进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监察和应急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市县两级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具备条件的乡镇(街道)及工业集聚区均要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2016年起,全面推进市、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工作。

  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统一规划设置监测断面(点位)。在具备条件的跨省、跨市界断面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快全市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确保2016年起开展监测,优化后的点位作为我市地下水考核点位。完善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网络。提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指标监测、水生生物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化学物质监测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能力。

(二)强化水体环境管理

  1、加强污染物排放管理

  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选择对水环境质量有突出影响的总氮、总磷、重金属等污染物,研究纳入流域、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体系。

  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按照环保部及省环保厅有关规定,完成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

  在执行目前取水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交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流域内的水权初始分配、排污权的有偿取得制度,实施并逐步完善水权、排污权的交易机制。

  2、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不断完善各县区跨界流域断面考核与补偿政策力度。完善浊漳河流域长治段跨县界水质监测体系,基于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和流域跨界政府之间的协商,实施跨界水质监测和考核制度,由市政府建立专项生态扣缴资金,实施跨界断面水生态补偿制度,并不断优化考核机制。

  3、严格环境风险防控

  防范工业环境风险。2016年起,各县市区定期开展沿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聚集区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工作,督促落实风险防控措施。探索推进化工、医药行业企业和工业聚集区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督促落实风险防范主体责任。

  加强流域环境风险控制。推进浊漳河、沁河等流域水环境风险防控,开展流域重点水环境风险源监控,实施交通沿线特别是沿湖、库型水源保护区公路水环境风险管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预警和应急平台。

  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

(三)积极筹措项目资金

  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市财政资金要向重点治理区域倾斜。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河道整治、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同时要对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及运行费用分级予以必要保障。深化“以奖促防”、“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资金支持机制,强化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水环境保护投入。积极寻求和推进环保国际合作,努力争取国际援助项目和贷款项目。

  各级审计部门要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监督,并建立定期审计检查制度。

(四)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强化环保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发挥环保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仪器设备,示范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

  推动水生态保护、水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应急保障等重点环保领域的技术研究,加快突破重点行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低成本高标准处理、地下水污染治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处置、生态需水和水量调度、水体生态问题诊断和修复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我市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评估等管理课题研究。加强水生态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监控预警、水处理工艺技术装备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五)完善组织协调机制

  各县区市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是实施未达标水体方案的主体。要严格按照流域、区域、行业特点实施未达标达标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建立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强化监管,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建立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协调机制。长治市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市未达标水体的达标治理工作,研究解决重大工作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一指导、协调和监督,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未达标水体的污染防治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要完善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建立河长制,把工作分解到位,把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工作信息定期报送制度,将工作进展情况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抄送相关市直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市直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及时组织各种专项检查和督查工作。

(六)建立考核问责制度

  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建立行政负责制,考核结果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相关领导干部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河长制”监督考核,严格水功能区监督管理。

  根据签订的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依托既定的河长制责任区段,将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及目标指标细化分解,并纳入有关部门及乡镇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落实考核问责和责任追究。逐年开展考核工作,切实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协助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排名、通报制度。建立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质量考核问责制度。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要约谈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提出整改意见,予以督促。对因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水环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预、伪造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依纪依法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确保水污染防治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可实施、可考核、可追责。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电话:0355-2023658 邮箱:changzhihb@126.com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13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98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