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市级动态 > 正文内容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长治实践】我市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024-07-16 16:27 来源: 长治环境发布

加强流域治理  筑牢生态屏障

——我市以高水平生态保护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水清大河净。
虽无黄河干流流经我市,但其一级支流沁河发源于此。
黄河流域在我市境内涉及沁河干流与聪子峪河、赤石桥河、紫红河、白狐窑河、狼尾河、柏子河、青龙河7条支流,以及汾河昌源河、龙凤河、仁义河3条支流流经区域,分布于沁源县、沁县、武乡县、长子县4个县区,流域面积2806平方公里,占全市流域面积20.1%。
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我市从未停歇。
特别是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动员令后,我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委和市委相关安排部署,认真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加大境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努力筑牢母亲河生态保护屏障。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水土保持率达65%,同比提升0.76个百分点;完成了黄河流域防护林屏障建设、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沁河源头生态修复,植树造林27.1万亩,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100%;去年,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4(数值越小,质量越好),同比下降4.2%,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突出治理  一泓清水入黄河
在太岳山东麓沁源县河底村村后二郎神沟,一股清流喷涌而出,湍湍东去,流淌不息,终年不竭。这里,是沁河的源头。作为黄河一级支流,沁河在沁源县境内蜿蜒近百公里。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我市紧盯制约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出短板,相继出台《长治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长治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2-2025年重点任务工作方案》等管理性文件,明确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完成时限,为我市巩固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实施依据。
全力实施沁河源头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投资25.62亿元,支持沁河干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等16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目前,沁源县、沁县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已经完工,沁河源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工程正在收尾,沁河沁源段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沁河干流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人工湿地水质改善工程等均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以点带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持续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工业废水治理,加快推进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及在线监测设施安装,推进化工、电镀工业企业及化工园区废水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强化城镇污水治理,实施县城污水处理厂扩容工程,全面推进建制镇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强化尾水湿地治理,加快沁源县曹家园、长子县污水处理厂等尾水人工湿地建设,推进武乡县尾水人工湿地建设。强化入河排污口治理,完成1400公里全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深化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推动“污染源-入河排污口-国考断面”一体化智慧管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一汪碧水,山光积翠。随着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褐马鸡在此繁衍生息,金钱豹在此频频出现,生物多样性特征愈加显著。
治山治水  满目葱茏入画来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每到春天,沁源县林业部门就会根据林区植被情况,结合地理、天气条件,制定细致、科学的作业规划,实施飞播造林作业。
一台搭载喷洒设备的多用途直升机升空,300公斤树种定向定量撒下,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完成几千亩甚至上万亩区域播种工作。
森林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身的大宝库。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植绿、守绿、护绿、爱绿、兴绿上持续发力,大规模营造生态林、多树种配置景观林、大力度发展经济林,努力实现见缝插绿景更美、绿中增彩添新景、林中取财促增收,不断筑牢拱卫黄河流域的生态屏障,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实施重点项目推进生态修复。仅今年就投入4810万元建设6个水土保持工程项目,促进水与土和谐共生。目前已完成全口径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1万亩。黎城、武乡等6个县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闸沟垫地、打坝淤地,最大程度保护流域内的水土资源,提高防风抗旱能力。
拦沙保水,同时还要治水兴水。去年底,我市发布实施方案统筹推进“五水综改”,进一步深化水源、水权、水利、水工、水务改革,全力解决水瓶颈、改善水生态、强化水保障,努力实现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夯根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我市的生态保护还体现在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
现代煤化工产业已延伸至己内酰胺、聚苯硫醚等精细化工新材料领域;
装备制造产品已形成金属制品、农机装备、煤机装备等多门类特色产品;
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能够为氢能提供“绿电”;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犹如一条彩带,串起我市各处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多种旅游资源……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市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2023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1.71亿吨,煤炭先进产能达到93%。全部淘汰4.3米以下焦炉,焦化先进产能达到94%以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0.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9%,好于目标1.3个百分点。依托开发区、专业镇、链长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全市10条重点产业链实现产值1618亿元,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长治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通过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市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真正让黄河这条母亲河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幸福河。


长治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电话:0355-2023658 邮箱:changzhihb@126.com
晋ICP备05005523号 网站标识码:1404000013 晋公网安备:14040202000098号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